2023SuperMap杯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GIS大赛

长江经济带“碳”的旅程

长江经济带“碳”的旅程

长江经济带“碳”的旅程

参赛院校:武汉大学

指导老师:黄丽娜、翁敏

队员姓名:王灿、曾佳怡、赵子怡、刘宜萱

 

作品截图与赏析

本图组结合数据挖掘分析方法,和符号、图表及文字等地图语言,系统、科学和生动地描述长江经济带内与“碳循环”有关的资源禀赋、生态环境、技术产业、经济生,诠释碳循环全过程,宣扬减排、固碳、碳汇等举措的科学内涵,弘扬绿色环保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,力争使得大众理解碳循环过程,认识到碳减排、碳增汇等的重要性,自发地采取一条绿色生活道路。

本图组将碳循环解构为“碳的起源”、“碳的利用”、“碳的排放”、“碳的回收”四个阶段,广泛收集数据和进行辅助科普与制图。其中,“碳的起源”从与碳排放相关的能源矿产的储藏与分布情况、开采与加工情况、进口与输送情况三个部分介绍长江经济带的碳源,是碳循环的起点;“碳的利用”分析了不同行业能源消费量以及2010年-2019年十年间各种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变化趋势,揭示了该地区的碳能利用能力;“碳的排放”利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(CEADs)提供的碳排放清单、能源清单、分部门核算碳排放清单数据,从省份、产业、碳排放源、逐年变化等多个角度展现了长江经济带的碳排放情况;“碳的回收”通过植被覆盖、动物物种、湿地等的生态固碳支持展示碳汇情况,即碳循环的终点。

一、碳的起源

“碳的起源”图面整体风格趋于中式,主图采用类似于传统陶瓷的配色,和谐淡雅。另一方面,偏灰褐色的设色也给人以“矿物”、“土地”的联想,暗示主题。图面内容上,以定点符号法反映矿产资源类型与发展发育阶段,并以重点城市为例反映开采和加工情况;使用桑基图、环形图、词云图来展现储存与分布情况;通过线路示意图表现进口与输送情况。

二、碳的利用

 

“碳的利用”承接上一部分“碳的来源”,也是下一部分“碳的排放”的缘由。图面内容主要呈现长江经济带各省的能源结构情况,以分级统计图法表达各省主要能源消耗量;设计四色花瓣符号,通过定点分级符号法反映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和电力的数据;再添加变形条形统计图、雷达图和折线图,丰富能源消耗和加工转换方面的信息。

三、碳的排放

“碳的排放”针对温室气体排放,选取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源两个指标来表现主题。图面内容主要为长江流域沿长江碳排放量变化,碳排放源比例作为地图副图,其他主题内容用图表、数字等其他不同形式表现。使用分级统计图法,反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碳排放量数据,通过抽象化波浪曲线折线图来表达特征点附近碳排放数据。在副图中使用定点符号,传达各省典型碳排放源信息。其余部分使用柱状图、环形图、南丁格尔玫瑰图等补充碳排放量相关信息。

四、碳的回收

“碳的回收”展示长江经济带地各地域在碳汇,尤其是生态固碳方面的指标,主要涵盖植被覆盖、动物物种、湿地等方面,配色方面传达绿水青山特色。图面内容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植被覆盖作为主图,沿江生态物种分布作为副图,其余统计数据以图表形式补充在空余处。主图使用分区统计图法、定点符号法反映森林覆盖率和各类型绿化面积,副图采用剪影符号,代表特色物种;图表方面使用面积折线图、堆积柱状图等补充水资源、生态物种数量、湿地面积等信息。

指导教师评价:

同学们围绕长江流域的“碳达峰碳中和”主题,聚焦流域资源环境的碳循环,制作系列专题地图。作品内容丰富、表示方法形象生动、图面特色显著又统一协调,较好呈现了地图的科学性与艺术性。展现了同学们扎实的地图学专业基础,以及对长江流域“双碳”工程的深刻认识和思考。

左一:赵子怡,左二:曾佳怡,右二:王灿,右一:刘宜萱

 

联系我们
高校大赛二维码

GIS大赛公众号